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甲烷追踪(Global Methane Tracker)2022”中显示,2021年全球农业甲烷排放约1.4亿吨,是人为甲烷排放量最大的部门。在农业领域,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 CSA)可以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系统和食品价值链,来实现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而气候智慧型农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减少甚至消除包括甲烷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据UNEP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2021》,现有的针对性措施在2030年前预计可以减少农业部门20%的甲烷排放。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农业领域应更加积极开展甲烷减排工作。
中国政府在2015年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中承诺“控制稻田甲烷和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近期,国务院、生态环境部与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发布了《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提出建立健全相关的甲烷排放数据标准体系和生态环境评估准则,推动生态农场建设和科学种养知识的普及,在长期解决农业甲烷减排问题上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建议尽早出台农业甲烷减排全国纲领性政策;基于中国国情评估IPCC报告中列出的应对策略,制定详实的技术和最佳实践清单;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农业甲烷减排取得实效。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可以为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废弃物处理部门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是:(1)固体废弃物填埋后的厌氧降解过程中迅速产生的填埋气体(landfill gas, LFG)(2)垃圾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3)污水和污泥处理的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十三五”期间,中国加强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置,合理布局了便捷智能的回收及处理设施,科学设置了垃圾收集系统和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了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的甲烷收集利用行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开展中国废弃物处理领域控制甲烷排放行动: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推进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填埋处理,提高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和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建议推进实施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目标到2025年,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2021年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高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大幅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置,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市政污泥源头减量,压减填埋规模,推进资源化利用。针对农村地区,统筹农业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推进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实施混错接管网改造、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目标到2025年,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2022年8月18日,科技部联合九部委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要研发废弃物领域甲烷回收利用技术。
多年来,EDF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甲烷控排贡献力量。EDF从政策倡导、MRV(监测、报告和核查)、经济手段、能源转型、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积极支持中国在国家、次国家层面和重点领域推进甲烷控排相关工作。
。。。
在行业交流方面,举办中国甲烷论坛“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和“废弃物甲烷管控分论坛”,促进农业和废弃物行业代表的减排经验交流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