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

中国是全球煤炭生产第一大国,IEA的数据表明,2021年中国煤矿甲烷排放为2428万吨,其中动力煤来源为1556万吨 ,焦煤来源为778万吨,其他煤炭来源为94万吨。全球能源监测 (GEM,为从事能源数据分析的非政府机构)的报告表明,2021年中国煤矿甲烷排放约为3850万吨甲烷 ,其中,山西煤矿甲烷排放为1310万吨,内蒙古煤矿甲烷排放约为700万吨,陕西甲烷排放约为600万吨。据EPA测算,全球约70%的煤炭甲烷减排潜力在中国 。此外,根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清华大学2019年的联合研究 ,同2015年相比,在减排情境下,中国煤炭领域2030年的甲烷减排潜力可以达到52%。主要的减排措施包括煤炭产量下降以及加强风排瓦斯和抽采瓦斯的利用等。中国自“十一五” 起大力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至目前抽采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国抽采量达216亿立方米、利用量133.7亿立方分别为2005年的9.3倍、22.5倍。在煤炭甲烷控排政策趋势方面,中国对煤炭甲烷的关注始于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治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理念的转变,自上世纪末起逐步由 “瓦斯抽放”转向“瓦斯抽采利用”“瓦斯治理与利用并重”,发展至今已基本构建完善了煤层气(煤矿瓦斯)产业政策体系。但整体来看,政策推进效果不及预期,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仍待提升,8%以下的低浓度瓦斯与通风瓦斯利用技术尚不成熟,现有补贴政策趋于弱化,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2020年9月22日,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开启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纪元。由于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压舱石作用依然不会改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能源转型的首要任务,同时废弃煤矿治理问题将逐渐凸显,其中甲烷控排是重点工作之一。2022 年 1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煤矸石、矿井水、煤矿井下抽采瓦斯等资源综合利用及矿区生态治理与修复支持政策。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 2025 年,煤矿瓦斯利用量达到 60 亿立方米,原煤入选率达到 80%。推广能源开采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对燃油、燃气、燃煤设备的电气化改造,提高海上油气平台供能中的电力占比。2022年4月22日,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集中攻关“建设煤矿地下水、低浓度瓦斯、井下废热等低位热能利用技术示范工程;并示范开展煤系 “三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综合开发、矿区煤层气分布式经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推进煤矿区煤层气开发与瓦斯治理协同示范。2022年8月18日,科技部联合九部委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要研发煤矿乏风瓦斯蓄热及分布式热电联供、甲烷重整及制氢等能源领域甲烷回收利用技术。

多年来,EDF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甲烷控排贡献力量。EDF从政策倡导、MRV(监测、报告和核查)、经济手段、能源转型、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积极支持中国在国家、次国家层面和重点领域推进甲烷控排相关工作。在煤炭领域,EDF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支持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等机构开展了“中国煤炭行业甲烷排放纳入碳市场路径比较研究”、 “山西煤层气甲烷排放监测、量化及其对空气质量和公共健康的影响研究”等相关研究;努力促进煤炭行业甲烷减排交流和合作,发起甲烷减排论坛煤矿甲烷控排利用分论坛、《煤矿甲烷减排监管路线图和工具包》中文版专家研讨会等活动,聚集国内知名的煤炭行业管理人员、领域研究团队和专家以及一线企业,交流国内外煤矿的甲烷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甲烷控排技术及其监测技术方面的进展。